新闻动态

最好的家风,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里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8:39    点击次数:94

图片

图片

本文作者:邓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清明,如同一幅承载着思念与追忆的水墨画,在岁月的宣纸上缓缓铺展。

人们以庄重肃穆的祭祀仪式,点燃香烛,献上鲜花,寄托对先人的追思。

那些往昔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,饱含着对逝者深深的眷恋,我不禁想起了曾仕强教授。

他虽已离去,但他在家庭教育方面留下的智慧,却如璀璨星辰,照亮着前行的道路。

01

初次与曾仕强教授结缘,是在一次偶然刷到的视频中。

那时,我正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而苦恼,家庭氛围也因教育理念的分歧而略显紧张。

看到曾教授那和蔼可亲的面容、沉稳而富有磁性的声音,我被吸引了。他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生活实例,将传统智慧中的教育真谛,清晰地呈现。

那一刻,我仿佛在家庭教育的迷雾中,寻得了一丝微光。

图片

曾仕强教授在家庭教育领域,犹如一位智慧的领航者。

他强调家庭秩序的重要性,认为“父父子子,兄兄弟弟,夫夫妇妇”,每个家庭成员都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。

父亲要展现出威严与担当,成为家庭的顶梁柱,为孩子树立起坚韧、正直的榜样;母亲则以温柔慈爱,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,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。

反观自己,严母慈父,孩子身上却是少了一分刚劲。

02

这种传统而又深刻的家庭角色定位,并非刻板的教条,而是基于对人性和家庭关系的深入洞察。

它让家庭成员在各自的位置上各司其职,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,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坚实的土壤。

曾教授倡导“中国式教养”,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
图片

他认为,家长不应仅仅通过言语的说教来教育孩子,更要以身作则,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孩子。

反求诸己,发现自己这点还是做的不错,心里暗暗有一丝庆幸。

他说:“孩子是看父母怎么做,而不是听父母怎么说。”

在日常生活中,家长的每一个举动、每一种态度,都如同无声的语言,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心中。

比如,父母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,对待他人的友善宽容,都会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这种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,远比空洞的说教更具说服力,能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,自然而然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。

曾仕强教授还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责任感。

他常说,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,而责任感则是成长的重要标志。

在家庭中,要通过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,引导孩子学会承担责任。

例如,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,从整理自己的房间、帮忙洗碗等小事做起,让他们有责任为家庭的幸福贡献力量。

在培养品德方面,他将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等价值观融入孩子的教育中,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,成长为品德高尚、有担当的人。

然而,曾仕强教授也鼓励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。

03

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,有着不同的性格、兴趣和天赋。

家长应敏锐地观察孩子的特点,因材施教,为他们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和机会。

图片

《中国式教养》

比如,对于性格活泼、好奇心强的孩子,可以引导他们参加各种探索性的活动,激发他们的创造力;

而对于性格内敛、善于思考的孩子,则可以鼓励他们阅读、学习,挖掘他们在学术领域的潜力。

曾仕强教授虽已离开我们,但他的智慧,却如同珍宝,在无数家庭中传承延续。

04

每到清明,在缅怀他的同时,我都更深刻地感受到智慧的力量。

他的教诲,不仅帮助我解决了家庭中的教育难题,更让我懂得了如何营造一个充满爱与智慧的家庭环境,让孩子在健康、快乐的氛围中成长。

在此,让我们怀着崇敬与感激之情,缅怀曾仕强教授。

愿他宝贵智慧,能够继续照亮更多家庭前行的道路,让更多的孩子在优秀的家庭教育中茁壮成长,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。

图片

作者简介:

邓文,一个爱笑爱聊天爱做梦的心灵姐姐。出生在广东,易经文化爱好者。喜欢写作,养花,书画,喝茶,旅行,擅长心理疏导。愿我的文笔能触动你的内心深处的玹,点亮心灯,带去一份温暖一份希望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!值此清明念远追思之际,让我们在评论区留下,最想对曾师说的一句话。

感谢他启迪心灵,启发智慧,感谢他让无数人成为了更好的自己!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